漫步乐林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南音

责编|航乐

注: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作者所有

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古老乐种。南音传承悠久、内涵渊博,其浓郁的文化背景被人们视为音乐的灵魂、民族的珍品。

它与江南丝竹、西安鼓乐和十二木卡姆共称为中华民族音乐长廊中的四朵奇葩,又以它韵律优雅、柔和恬静、舒缓悦耳的音乐特质而独树一帜。

南音名曲《走马》

在南音“四大名谱”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梅花操》和《走马》。这首音乐作品《走马》以其别致生动的音乐形象,刻画骏马奔腾等富有动态的音乐场景,在我国古典音乐作品中对“马”的音乐形象刻画可谓独树一帜。

01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

泉州南音,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既有器乐曲也有声乐曲,是一个比较完整又独特的音乐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蕴藏着许多古代音乐的历史信息。所以它被称作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

南音的音乐特色非常鲜明,它和世界上所有乐种都不太相同。旋律、节奏以及演奏形式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些音乐学家认为,这就是汉代相和歌“丝竹更相和,执节而歌”的遗制。这种距今一千八百多年的演奏形式,在其他地方都已经不见踪影,却保留在南音中。

泉州南音原称“弦管”。“南音”一词,自周代至清,都是音乐的称谓,但“弦管”一词,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印记。在《魏书》中谈到了一段“弦管奏之”的故事,与今天南音的“和指”相近,只奏乐器不唱歌,却依然催人泪下,足见“弦管”自古以来是与人的情感生活融合在一起的。

南音的记谱法,其中的“音位谱”的十二音名记谱法,实际上是来源于先秦的十二“律位”理论。南音中的润腔法,源自《随书·音乐志》记载的“宫唱而商和”。

南音中以“四、梅、走、归”为代表的“大谱”,都可能源自唐代宫廷或教坊中的大曲、法曲。无论是旋律结构还是节奏形态,我们都能找到唐大曲、法曲的一些遗迹。

南音的源头可以追溯至先秦、两汉,其中有隋唐、五代音乐形态的大量遗存,更有宋代以来南戏兴起带来的丰富营养。

02历史渊源

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

南音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它荟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又吸取了元曲、弋阳腔和昆腔的某些特长。南音曲目有器乐曲和声乐曲两千余首,蕴含了晋清商乐、唐大曲、法曲、燕乐及宋元明以来的词曲音乐、戏曲音乐等内容。南音以标准泉州方言古语演唱,演唱时讲究咬字吐词,归韵收音。曲子曲调优美,节奏徐缓,古朴幽雅,委婉深情。

梨园戏以南音为母体音乐,以南音之曲式为主要唱腔,并吸取了部分民歌和地方戏的戏曲声腔,诸如弋阳腔、昆山腔、青阳腔、潮调的曲调成分,形成富有魅力的独特剧种。南音是梨园戏的音乐基础,而梨园戏也促进了南音的传播和发展。

梨园戏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丰富了南音的“指”与“曲”的内容形式,同时还以其大众化的演出,对南音的撩拍、乐器、定音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可以说,梨园戏使南音更生活化,大众化。

03南音的“音和”、“乐和”、“人和”

“和”对南音艺术来说非常重要,这其中有三层含义——音和、乐和、人和。

▌音和

南音中有“琵琶十、三弦九”和“弦入箫腹”的术语。“琵琶十、三弦九”意为琵琶每个音都要弹出来,而辅助乐器三弦可以少弹琵琶一个音,但不能多弹琵琶一个音。“弦入箫腹”指的是二弦和洞箫的配合——二弦钻进洞箫的声音中,让演奏洞箫的人非常轻松,但声音又传得很悠远。这种音和,不仅仅是强调音准,更是追求音调、节奏的默契。

▌乐和

南音的乐谱不像其他音乐类型,没有音乐表情,只有简单的骨干音。那如何体现音乐的“和”?南音的标准配置是四位乐手、一位歌者;而最小单位是两个人,需要有人弹奏,有人唱。乐器弹奏的是音,唱者唱的是韵,音和韵合起来才完整。南音讲究的是唱者和乐手间的“角力”,是人与人的交流。

▌人和

过去学南音有严格的规矩和礼仪——开始要先学念曲,要口传心授一句一句地去学,学到整个曲子能唱出来了,才能接触乐器;在学一种乐器时,不能碰其它乐器;去别的馆阁交流时,若无主人允许,也不能碰别人的乐器。

04乐队组成

南音以洞箫、南琵琶、三弦、二弦及拍板的坐奏称“顶四管”,以南嗳(唢呐)、南琵琶、三弦、二弦及拍板的坐奏和响盏、小叫(狗叫)、木鱼(铎)、双铃、四宝及扁鼓等乐器的立奏称“下四管”。

南音所用的主要乐器洞箫又称“尺八”,十目九节,其长0.6米,音孔前五后一,延用唐箫规制,音色典雅浑厚、柔和优美。

南琵琶,是保持唐代形制的曲项琵琶,南琶横抱(《明刊三种》所载为斜抱),有别于北方琵琶(竖抱),弹奏时低音淳厚沉抑、中音明快柔和、高音坚实清脆。与敦煌壁画上的飞天造型十分相似。

南音的二弦与魏晋“奚琴”相似,琴杆、琴筒、琴轸均为竹制,琴弓亦为竹丝,音色柔和甜美,其声极为古朴。

拍板与唐以前的“节”相同,由五块荔木片串成,演唱者双手执拍板,于乐曲强拍处撩拍。

南音,作为一个古老的乐种,能够流传千百年而不衰,归根结底是其中蕴含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其音乐风格古朴典雅,旋律优美流畅,节奏徐缓舒展,情绪和谐安祥。使人沉浸于它的词曲意境之中。

年,南音(泉州弦管)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END-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自癜风控制患者经验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lezx.com/nlxxx/499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