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和小朋友们:
大家好!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营造读书氛围,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让孩子享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健康成长,我们邀请您和您的孩子“读书节”活动。
“我们就“世界读书日”倡议如下书:
提议孩子们
1.每天坚持阅读15-25分钟。
2.每天坚持把自己看过的有趣书籍与爸爸妈妈、身边的好朋友或者是班级里的小伙伴们分享。
3.爱护图书,看书时一页一页慢慢翻。
4.学习整理书籍,每次看完书把书归回原位。
5..爱护眼睛,用正确的姿势阅读,经常主动挑选自己喜欢的有益的书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议家长们
1.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成人也请多放下手机,让亲子阅读成为孩子每天最享受最期待的事情。
2.在家为孩子创设静心阅读的氛围,有孩子的专属书柜和安静看书的舒适地方,为孩子准备有益身心的书籍,营造书香家庭的环境。
3.每天抽出20—30分钟和孩子共同阅读,期间引导孩子主动阅读,主动思考,主动探索。
4.积极参与幼儿园开展的所有读书活动,每周和孩子去一次书店或图书馆,让孩子沉浸在书的海洋。
提议老师们
1.选择好书,坚持阅读。每天抽30分钟时间读书,持之以恒,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并主动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言传身教。
2.诵读经典,益智强理;博览群书,博文强识。在同事间畅谈读书感受,相互促进并共勉。
3.读以致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阅读后需将知识运用到教学及生活当中,做到知行合一。
4.每周为孩子们推荐好书,指引孩子爱上阅读。
5.定期与家长交流孩子的读书情况,家园携手共育。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6个技巧
1
爸妈做榜样,放下手机,拿起书本
孩子是你的一面镜子,他一直在经过模仿、复刻你的行为和习惯,你怎样去做事,他就会怎样。
所以,如果孩子不爱看书,家长首先要检讨自己。自己从来不读书,孩子怎么可能会喜欢呢?试想,家长每天晚上吃完饭看着电视,玩着手机,从来不看书,却要求孩子看书,这可能吗?建议爸妈们除了别总在孩子面前使用电子产品之外,还应该拿起书本去阅读、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榜样。另外,这样的亲子时光是不是更加温馨,会成为孩子一生的美好回忆。
2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阅读环境真的很重要。常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他的阅读量会达到平时的3倍以上。沉浸在书的海洋,周围的孩子都在认真看书,这些积极外部因素会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所以,家长在周末时可以多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和参加阅读活动,让孩子多多浸渍好的影响。当然,家里还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最重要的地方。爸妈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单独的书柜,准备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儿童书籍,告诉他这是你的书,让他建立对书的归属感。最好能让孩子在家里随时随处都能找到合适的书去读。
3
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书讲故事
阅读是让孩子有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从家庭开始的。童年的秘密我们远远没有发现,童书的价值我们远远没有认识。童书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都悄悄地藏在一个个人物、动物的命运里,借此构建起孩子的价值观。最初的阅读是亲子共读,是父母读给孩子听,因为孩子不认字,阅读更多的是从图画入手。儿童最初是通过图画认识这个世界的。童书不仅有价值熏陶的作用,还有治愈的作用,孩子要解决什么问题,都有相应的图书,看了之后比说一万句教训的话都有用。最重要的是,儿童时期一旦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今后会主动找书读书。
4
经典原著改编的电视电影可“做媒”
阅读不能强迫,要适当引导。虽然前面说,家长尽量少带孩子看电视,但是有选择性看一些还是需要的,特别是一些经典原著改编的电视电影。当然,如果可能的话,孩子直接读原著当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孩子不乐意的话,可以先用接受度较高的电视电影来“做媒”,吸引孩子去读原著。
5
鼓励孩子听后读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输入之后,输出同样非常重要。在孩子阅读书籍之后,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来增强孩子思考能力、沟通和表述能力。如果孩子只是一味地阅读,所看的书可能只是堆砌在脑中的信息。如果家长能鼓励他说出自己的读后感,在他表达之前实际上他经历了一次深度的思考;在他表达的过程中,他也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这对他后来基本写作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6
阅读不能急功近利,要静待花开
阅读是一辈子的修行,可能在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或直接的效果,很多时候它都是一项隐性技能。事实上,孩子大量阅读的效果可能会在初、高中才能明显体现出来。日积月累的阅读培养了孩子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这项基本能力的提高将大大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写作。
孩子读书越多,知识和知识之间能够产生的连接就越多,也许某一天能出现爆炸式的绽放。所以,让孩子坚持阅读,总有一天会开出最美的那朵花。
END
长按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