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五楼民俗文化源远流长
西五楼村是一个既历史悠久又兼具现代文明的新型农村。捏面人是西五楼村特有的民俗文化,至今还保留着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五日西五楼面人会;面塑艺术别具一格,独树一帜,在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区所独有,享有盛誉。
和小编一起感受面人会的气息吧~
面人会上,人山人海,熙熙攘攘,面人会的摊位到处可见,各种各样,形色各异。赶会的群众深情注视着每个不同摊位的面人,不停的拿起相互对比,最终将心中入的面人收入囊中。
捏面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如今西五楼面人会上的面人种类已发展到80多个品种,多个花样,规模发展到了河北、山东等周边10多个县区,与会人员达到20多万人次。
西五楼面人会的由来
谈起庙会及捏面人,还有一个优美的神话传说:早在明末清初时,就有捏面人、卖面人的风俗。当时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对大自然的万事万物缺乏科学的认识,认为人的命运及社会的一切都是由最高上帝---玉皇大帝来主宰,无论是出行、婚嫁、盖房、经商、来年收成等都要依托玉帝的保佑,所以村民商定在村东建立玉皇庙,以求保本方百姓的平安。次日早晨出现了几辆送石灰的车辆,说是供建庙使用,定灰付钱的是旧庙中供奉的神仙刘情。此事传开,十里八乡的人们积极出工出力,农历三月二十五日这一天高大的玉皇庙及靠西端的奶奶庙拔地而起。
由于人们对玉帝的信奉,认为玉皇庙的东西都有灵性,所以每年的三月二十五日都将面塑制成各式各样的人物、动物、仙果仙桃等多种物品,俗称面人。为了面人的存放长久及样式美观,人们把制作好的各种面人进行刷胶,染上不同的颜色,发给前来祈福的人们。每到这一天,十里八乡的人们都云集庙会争购各式各样的面人,以祈求一年的幸福安康、五谷丰登,有人将买到的面人用红头绳系在孩子的身上或者挂在墙壁上,以求得孩子的平安及全家的幸福。本村庙会的繁荣,促使了面人的流行,吴村庙会、山东、河北等方圆上百里地区都有了西五楼面人的身影,几百年沿袭至今,远近闻名。
图:王祥岭、李秋峰
本期编辑:刘玉娜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南乐网县委门户网站(ID:nanlexww),也欢迎长按下方初期白癜风治的好吗北京普通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