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中华几千年文明的宝贵文化遗产,历经数代人口口相传,形成了各个民族和地区独有的传统文化。
近些年,传统文化越来越受追捧,人们希望在传统中找到文化之根,而作为百年侨乡的集美,它所承载的传统文化源头在哪呢?
1歌仔说唱
福建四大曲种之一(省级)
歌仔说唱,流传于厦门、漳州以及台湾等地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源自宋元时期。
哥仔说唱以丰富多彩的闽南民间语汇为歌词,以通俗易懂的闽南民歌、俗谣为曲调,吸取戏曲、南曲、南词的养料,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断传唱而完善。
其实啊,别看如今歌仔说唱呈现一片繁华之势,其实歌仔戏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文艺工作者的重新挖掘和整理,使得濒临消亡的歌仔说唱重新得以延续的哦。
2南音
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音乐(区级)
虽说南音最早出现在泉州,但南音在集美同样早有存在。有关集美南音的文字记载,最早是在集美陈氏族谱有描述。
陈嘉庚先生儿时一直很喜欢到南音堂听南音,几乎有空就会去听。年,在陈嘉庚先生创办了集美南乐社,后来,嘉庚先生还把南音逐步推广到灌口三社、后溪城内、岛内的殿前、嘉禾等地,并把南音带到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进行交流与表演。
现如今,在集美学校委员会、集美街道和集美区文体广电出版旅游局的重视扶持下,集美南音被列入重点扶持项目。并在集美小学、集美中学、集美福南堂等单位开办了“南音培训班”,加大南音的传承力度。
3答嘴鼓
闽南民间地方曲艺(区级)
答嘴鼓是流行于福建省闽南地区和台湾省及东南亚闽南籍华裔聚居地,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闽南民间地方曲艺。
答嘴鼓其实和北方的对口相声很像,但是又不尽相同。对白是用闽南语讲出来的,不是本地人,一般都听不懂,在“抖包袱”的间隙,插入鼓声作为笑声转场。
答嘴鼓的艺术特点是用韵语对话为形式,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闽南方言来构成笑料,以表达一定的主题。一般只凭语言的风趣、幽默以及韵语的巧妙运用吸引听众。
4集美木偶戏
一门风格独特的古老戏剧剧种(区级)
木偶戏又称“布袋戏”、“掌中戏”、“傀儡戏”,顾名思义,木偶戏就是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可别小瞧这木偶戏了,漳州布袋木偶戏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据史料记载:其“源于晋,成型于唐宋,兴于明”。明万历《漳州府志》记载:“元夕初十放灯至十六夜止,神祠用鳌山置傀儡搬弄。”说明宋、明年间漳州木偶戏已颇兴盛。
历经千百年传承后的木偶戏,从操作手法到表演艺术,似乎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还是只需一双手、一张嘴、一个戏台、一对木偶,一台好戏即可上演,惟妙惟肖的木偶在一双巧手的操作下,仿佛有了生命,踩着锣鼓声互相缠斗,动作灵巧,煞是好看。
5城内五祖鹤阳拳
闽台古镇中的一朵奇葩(区级)
城内地处集美区后溪镇后溪村,自古以来,城内一带常受倭寇、贼匪的侵袭,,村民为保家卫国,练舞变成了当地的一种遗风。
近年来,随着集美加拿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随着后溪城内闽台小镇的建立,城内五祖鹤阳拳这一闽南优秀传统武术项目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内容源自集美旅游
厦门最近哪有好玩的?
?太美啦!厦门香山波斯菊花海来袭
?厦门超美荷花打卡地…快约起
?厦门新增一座绝美“中央公园”
?美翻!厦门筼筜湖畔不一样的美…
?厦门大学凤凰花已美成这样了…
快戳“阅读原文”,看错过了什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