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注意啦!一个新的“明星村”又将在咱南乐亮相啦!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也有着鲜活生动的民俗文化,它就是韩张镇西五楼村!不久的将来,它将以美丽的彩塑小镇形象登场亮相,为咱大美南乐增加一张新名片,增添一道新的靓丽风景线!想知道它的“容颜”吗?那就快来跟小编一睹为快吧!
韩张镇西五楼村,位于镇西北6公里处,G路北1公里,村域面积2.5平方公里,辖村民小组8个,68名党员,村民户,总人口人,耕地亩。西五楼村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民俗文化,是二者兼具的文明之村。
传统手工艺——捏面人
年西五楼面人被选入濮阳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捏面人是西五楼村特有的民俗文化,至今还保留着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五日西五楼面人会;面塑艺术别具一格,独树一帜,在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区所独有,在全县享有盛誉。谈起庙会及捏面人,还有一个优美的神话传说:早在明末清初时,就有捏面人、卖面人的风俗。
当时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对大自然的万事万物缺乏科学的认识,认为人的命运及社会的一切都是由最高上帝---玉皇大帝来主宰,无论是出行、婚嫁、盖房、经商、来年收成等都要依托玉帝的保佑,所以村民商定在村东建立玉皇庙,以求保本方百姓的平安。传说次日早晨出现了几辆送石灰的车辆,说是供建庙使用,定灰付钱的是旧庙中供奉的神仙刘情。此事传开,十里八乡的人们积极出工出力,农历三月二十五日这一天高大的玉皇庙及靠西端的奶奶庙拔地而起。
由于人们对玉帝的信奉,认为玉皇庙的东西都有灵性,所以每年的三月二十五日都将面塑制成各式各样的人物、动物、仙果仙桃等多种物品,俗称面人。为了面人的存放长久及样式美观,人们把制作好的各种面人进行刷胶,染上不同的颜色,发给前来祈福的人们。每到这一天,十里八乡的人们都云集庙会争购各式各样的面人,以祈求一年的幸福安康、五谷丰登,有人将买到的面人用红头绳系在孩子的身上或者挂在墙壁上,以求得孩子的平安及全家的幸福。本村庙会的繁荣,促使了面人的流行,吴村庙会、山东、河北等方圆上百里地区都有了西五楼面人的身影,几百年沿袭至今,远近闻名。
它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五楼献土
五楼村原名‘五鹿’村,“五鹿献土”这个真实的故事广为流传。与春秋时期晋文公有关,晋文公名叫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晋献公夫人死后,把骊姬立为夫人,骊姬想让自己的儿子做太子,就想法杀害了太子申生并谋害公子重耳和夷吾,二人逃亡国外避难,晋献公死后,夷吾于公元前年回国继位,这就是晋惠公。晋惠公执政十四年后身患重病,他生怕重耳回来抢夺皇位,便派人刺杀。重耳逃离晋国一直在狄国避难,和他一起有才能的人狐毛、狐偃、介子推等。大家得知晋惠公要杀重耳后,从狄国逃往齐国。途经卫国时,卫文公不放其进城,只好绕行。他们来到五鹿村这个地方,太阳当头,还没吃早饭,看到树下有一伙农夫吃饭,便上前乞讨,其中有个非常有学问精通面相的农夫看出来者气度非凡,特捧起一块泥土给重耳,重耳大怒,欲要打人,狐偃劝阻他说百姓献土是好事,重耳消气接过土块继续赶路。不久便当上了晋文公成为一代霸主。据村运氏家谱记载明代前已将“五鹿”改为“五楼”,又因本村居于三个五楼村西,故更名为西五楼村,沿用至今。
彩塑小镇会建成什么样呢?先来看部分效果图“解解眼馋”吧村口
党建村室
面人馆
水井景观
村文化广场
村文化广场
咖啡馆景观院
村文化广场
这是彩塑小镇现在的模样 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的施工
相信彩塑小镇建成后,会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和快乐,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来源:南乐网县委门户网站
承接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