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一字字

點擊上邊藍字▲訂閱

窩讀(WDNDYQD)

窩中閑讀,一本書、一個人、一場景、一段情。

每週一字:字

書苑胡逍遙

字zì

文字釋義文字演變書法文字故事/美文

*文字釋義

在我們平日常用的字典裡邊一般可以看到“字”具有“文字”、“字體”、“書法作品”等我們所熟知的幾種釋義,或許妳想不到,“字”的釋義遠遠不止這些,我們“窩讀”的二號成員通過翻閱典籍以及工具書,找出了其十八種解釋。看下文關於“字”的十八種釋義。

⒈生育;孵化。例:《漢書?嚴安傳》:“六畜遂字。”

⒉懷孕。例:《續資治通鑒?元世祖至元二四三年》:“禽獸字孕時無畋獵。”

⒊愛。例:《左傳?成公四年》:“楚雖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⒋撫育;養育。例:《左傳?昭公十一年》:“其僚無子,使字敬叔。”

⒌治理、教育。例:唐劉禹錫《答饒州元使君書》:“防民之理甚周,而不至皎察;字民之方甚裕,而不使侵蛑。”

⒍人的表字。例:《左傳?隱公八年》:“諸侯以字為謚,因以為族。”

⒎許嫁,出嫁。例:《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其女尚幼,未許字人。”

⒏文字。例:唐杜甫《貽阮隱居昉》:“識字用心苦。”

⒐字體。例:宋陳師道《送蘇迨詩》:“真字飄揚今有種。”

⒑書法;書法作品。例:《紅樓夢》第七十三回:“也和人家的字畫册頁一樣。”

⒒指字音。例:字正腔圓

⒓書信。例:唐杜甫《登岳陽樓》:“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⒔字據、便條等文字材料。例:《儒林外史》第十二回:“楊執中又寫了一個字去催權勿用。”

⒕作為憑據的簽名或書寫記號。例:元佚名《貨郎旦》第二折:“文書寫得朙白了也,你都畫了字。”

⒖古藥方中稱量單位名。例:《本草綱目?痙風》:“薇銜。小兒破傷風口噤,用白附子末、薄荷,酒服一字。”

⒗學識。例:《聊齋志異?于去惡》:“再司簿書十數年,即文學士,胸中尚有字耶。”

⒘飾。

⒙姓。例:《續通志?氏族略七》:“漢字長孺,見《印藪》;宋字諤,廉州推官。”

◇說文解字

“字”在《說文解字》裡邊釋義為:“字,乳也。從子在宀下,子亦聲。”段玉裁注:“人及鳥生子曰乳。獸曰產。引申之為撫字。亦引申之為文字。敘云。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從子在宀下,會意,子亦聲。疾置切。”

或許會有朋友想知道爲什麽“字”會有生育等釋義,這該從“字”的部首說起了,我們現在常見的字典裡邊,“字”的部首是“宀”,但其實在《說文解字》以及《漢語大字典》等古人所修字典裡邊,“字”的部首是“子”,而非“宀”。《說文五百四十部首正解》“子”的釋義為:“十一月陰氣動,萬物滋,人以為偁。象形。凡子之屬皆從子。”

甲骨文“子”為,像幼兒之形。

金文“子”為,像幼兒在繈褓中兩臂舞動,上象其頭型,因在繈褓,故其下僅見一直畫,示足并。

看了上邊的解釋,我相信朋友們對“字”字的釋義都有了更多的瞭解。

◇文字演變

◇“字”的書法

這是胡逍遙寫的字,一位并没认识多久的朋友,開始交流不多,也並未發現她有什麼特長。書苑君之前說過,我比較容易被信任。不愛交流的她或許處於對我的信任,开始只是偶尔的你问我答,到后来聊得渐多,这才发现文學專業出身的她,却更喜歡書法。仅仅是爱好,却成了嗜好,大學能逃的課都拿去練字了,她说有時候一寫就是一整天。這大约,是她大學里最美好最充實的记忆了。她最擅長的是魏碑,說到學書,大都提倡女孩應該學習大氣的顏體或者秀勁的歐體,她卻與古樸厚重的魏碑結下了一段緣分。

◇“字”的故事

上期說到漢字的“漢”,今天自然是說“字”。

“漢”“字”齊了,就藉此,再重溫一下“漢字”起源的故事。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統之一。其中,古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已經失傳,僅有中國的漢字沿用至今。

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從歷史角度來看,複雜的漢字系統不可能由一個人發明,倉頡更可能在漢字的搜集、整理、統一上做出了突出貢獻,所以《荀子·解蔽》中記載“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

即便如此,老百姓還是相信傳說,相信漢字起源於倉頡造字。傳說中,黃帝的史官倉頡根據日月形狀、鳥獸足印創造了漢字,造字時天地震驚——“而天雨粟,鬼夜哭”。

若真是如此,一定是上天後悔了,這愚鈍的人類,怎就造出了如此美妙的文字。何止是美妙,文字誕生,智慧便有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可能,更有了千萬年傳遞的根基。我想,這才是“而天雨粟,鬼夜哭”的原因吧。

但你我都知道,如同西方的上帝一般,信仰者都說“上帝是不會錯的”,老祖宗也說“上天自有安排”,於是上天便由著凡人的性子不去管了。

上天果然沒錯,“漢字”的誕生帶來了文明,也帶來了愚蠢的行徑,他因此不再需要花心思平衡人間的關係,“漢字”總能偷偷地告訴他一切——關於人間的故事。凡人有了文字,開始變得更加文明,文明的進度開始指數爆發,一切的表述,一切的生活都離不開它了。

但除了文明,更多的卻是愚蠢的行徑。開始,他們只用文字記載、傳播,後來他們用文字口誅筆伐,用文字對嘛,用文字書寫虛假。佛學經典口傳筆誤帶進去許多糟粕,共產理想被虛幻誇大,基督聖徒竟自扇耳光,戰爭不再是簡單的對攻,這可都是漢字(文字)的功勞。若是沒有文字,這可怎麼得了。

說說我與倉頡的“緣分”吧。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又史皇氏,河南南樂吳村人(一說陝西白水縣陽武村人),傳為軒轅黃帝左史官,其聖誕日為農曆三月二十八日。是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人物,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據史書記載,倉頡面長四目,天生睿德,常觀奎星圓曲之勢,察鳥獸蹄遠之跡,依其類像之形首創文字,革除當時結繩記事之陋,開創文明之基,被尊奉為文祖倉頡。

濮陽,只去過兩次的地方。一次是書苑君半年徒搭旅行時前往的,那次去濮陽,是答應結拜的三妹,去看望她,卻意外有了不少收穫,這座小城,你若有時間,還真可以去看看;一次是誤闖了長壽皇后王政君的老家——邯鄲大名縣,就索性跟朋友一起,去了一個三十多公里處的小村莊——南乐縣的吳村,就是傳說中倉頡的老家。

那裡有倉頡墓,位於縣西北吳村附近,始建于東漢永興二年(年),其後屢毀屢建,年一次毀滅性的劫難,使倉頡廟成為廢墟,倉頡墓亦被挖開,出土大量龍山和仰韶時期的器物。倉頡廟現存有兩通舊碑:其一為元代延佑年間的殘碑,有“倉頡生於斯葬於斯,乃邑人之光也”的碑文;另一舊碑刻有北宋名相寇准祭拜倉頡廟時留下的聯語:“盤古斯文地,開天聖人家”。

只是,與濮陽市“中華第一龍”的遭遇相同,一切有價值的真跡,都早已被搬到故宮博物院和其它大館名院,留在本地的都是些專家仿製的贗品,還有一片荒涼,村裡的小學也並沒有因此生光,與我老家偏僻的鄉村小學,倒真看不出什麼兩樣。只是我們村頭的小學早就被兼併,吳村的小學,卻一直堅挺。

傳說中倉頡故里的另一處——白水縣,我也是去過的,這裡的遭遇大概比南樂縣要好得多,特別是那片倉頡墓園。墓園內現存建築年代多為元、明、清三朝代,其裝飾華麗,地方色彩濃厚。倉頡墓塚是一大土塚,早在東漢延熹五年(西元年)就已有之,周圍有三米高的磚花牆,是民國二十八年西元修建的,開有東西兩門,東門上聯為“畫卦再開文字祖”,下聯為“結繩新創鳥蟲書”,橫批為“通德”。西門上聯為“雨栗當年感天帝”,下聯為“同文永世配橋陵”橫批是“類情”。墓塚上邊大樹遮天,正南邊有一小型墓碑。

投稿郵箱shuyuan

yeah.net

现在,你可以向辛勤的書苑君打个赏了~

窩讀

書苑

或窩藏在家中宅讀詩書,

或窩坐在石板凳上仰讀日月,

或窩居在山川間靜讀山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lezx.com/nlxxx/1203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