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即将到来,雄安新区也迎来了设立后的第二个春节。在这个更加令人期待的新春,雄安媒体中心锤炼践行“四力”,将镜头对准基层,对准一线职工,对准普通百姓,于春节期间推出《新春走基层·坚守》融媒体节目,讲述追梦人奋斗与坚守的好故事。
正值新春佳节,雄安新区容城县北张村里热闹非凡。南乐会的老乐师王增田和他的队友们早早地赶到村里的文化广场,纷纷拿出自己的“法宝”,经过简单试音后,开始演奏起来,《小二凡》、《大尺不段》……一首接着一首。
走近南乐会你会被吸引
“春节有项传统活动,大年三十晚上和初一上午,我们会在村子里的大街小巷吹打几首热闹热闹,俗称‘踩街’。”年近70岁的王增田是北张村南乐会的老乐师,也是南乐会的第四代传承人。一谈起南乐会,这位老人的眼神里带着光。“南乐会已经融入到村民日常的生活中,无论节庆、庙会还是祭祀、丧礼,南乐会不可缺少,它是村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人不了解,南乐会的讲究可不少,乐队由笙、管子、云锣、唢呐等乐器组成,很多曲目都文卓典雅、大悲大喜、各具特色,能演奏的传统曲目有《小尺不段》《大清河》等几十首。”王增田说,你越是走近这种“古乐”文化,越是能被他的魅力吸引,“随着雄安新区的成立,乐师们的精神更加振奋,广大群众也更加了解和喜爱我们这种艺术形式了。”
据悉,北张村南乐会到现在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光绪十五年,邢台南宫吹歌艺人到北张村游历留在此地传授南乐吹歌,因此组织起了北张村南乐会。年,北张村南乐会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更好地传承下去是应尽的责任
自小就加入南乐会的王增田现在是南乐会的第四代传承人,通过几十年的认真钻研,王增田在“到印子”(吹奏技巧)吹奏上不但继承了传统,还融入了独创的“咕咕音”吹奏技法,“我们都是义务排练和演出,现在乐队里年龄最大的有78岁的老人,最小的有七八岁的小学生。”王增田告诉记者,是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感情让他们聚在一起,他们决心要把北张村南乐会发扬光大。
“目前我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如何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看着老乐师们一个个故去,我很担心会失传,现在已经丢了一些老曲目,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希望能一代代的传下去。”在王增田看来,将南乐会传承下去是他应尽的责任。“村里干部联系本村学校,自年春节开始从小学生里招募了一批新学员,南乐会后继有人啦!”说到这里,王增田像是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松了一口气。
当记者问到南乐会今后的发展时,王增田的脸上充满希望。“对于南乐会的未来,我有两个心愿,一是希望在现有的情况下挖掘更多的传统曲目;二是希望小学员们能在演奏技巧上多下功夫,将来能吹独奏曲,把南乐会吹向更大的舞台!”
用王增田的话说,南乐会就是北张村的名片,是他们这些人的根,今后他们会不忘初心,努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将民族文化和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原标题:北张村南乐会:代代相传奏出万家喜乐
大家都在看
特别策划丨雄安乡村医生守住故土一片天
特别策划丨探访雄安新区糖葫芦之乡:一串即一生
特别策划丨举家团圆时他们是回家路上的守护者
特别策划丨“高跷世家”将雄安民间艺术“跳”上央视春晚大舞台
特别策划
37年,白洋淀客运员的“平凡”坚守
来源:人民雄安网
监制:杨乐
主编:冯亚涛
记者:李雪晴
编辑:张娅喃
扫描